Tag标签 | 站点地图 | 收藏本站
浏览量

春夜洛阳闻笛
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1-05-08

  声明: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,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,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,请勿上当受骗。详情

  《春夜洛城闻笛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诗歌前两句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,后两句描写听到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。这首诗言词恳切,语言生动,感情饱满。

  ④折柳:即《折杨柳》,曲名。相传西汉张骞入西域得《摩诃兜勒》曲,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,其中有《折杨柳》。

  这首诗写乡思,题作《春夜洛城闻笛》,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。题中“洛城”表明是客居,“春夜”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。诗人借夜里的笛声,来诉说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

  诗中并未对吹笛人做过多的描写,单从“闻”字入手,描写诗人听到笛声之后的感受,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,言辞恳切,感人至深。

  “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”以问句起笔。在春风宜人的夜晚,不知何处传来的笛声,随着东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。“谁家”和“暗飞声”指笛声不棕燥肯知由来,表现了诗人听到笛声时的精神状态。“暗”屑剃验字突出笛声断断续续誉备说捉,隐隐约约。正是这种在这寂静的夜中断断续续的笛声才更容易引人遐想,符合全诗思乡的意境。

  “满洛城”三字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渲染笛声的影响力与穿透力,将诗境带入了个更大的空间。“散”字表明声音是均匀地遍布在城中的,“满”是表明了笛声无处不在,这两个字前后对应,给人一种笛声余音渺渺之感。院墓霸

  经过前两句的铺排、蓄势,后两句的抒情紧扣本诗的主题。“此夜曲中闻折柳”指出了诗人所听到的笛曲名,它正是述说离愁别绪的《折杨柳》。它为全诗主旨所在,点破诗题。

  清代王尧衢《唐诗合解》:“忽然闻笛,不知吹自谁家。因是夜闻,声在暗中飞也。笛声以风声而吹散,风声以笛声而远扬,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,即遍闻笛声矣。折柳所以赠别,而笛调中有《折杨柳》一曲。闻折柳而伤别,故情切乎故园。本是自我起情,却说闻者‘何人不起’,岂人人有别情乎?只为‘散入春风’,满城听得耳。”

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踏战袁行霈:第三句的修辞很讲究,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,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。这折柳”二字既指曲名,又不仅指曲名。折柳代表一种习俗,一个场景,一种情绪。(《唐诗三百首导读》)

  李白(701—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、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有“诗仙”之美誉,与杜甫并称“李杜”。其诗以抒情为主,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,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,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,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。诗风雄奇豪放,想象丰富,语言流转自然,音律和谐多变,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,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,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。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三十卷。

相关阅读

推荐阅读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12-2016 2138acom太阳集团APP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©2138acom太阳集团APP

备案号:豫ICP备11024441号-16